方,两个地方都没有用火炕的习惯,要不是电视里还有书本里见得多,薛皎现实生活中是见不到这种东西的。
冯飒在人际交往方面,比她妹妹强得多,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了。
原来像薛皎家这样,带表姐一家回来过年的不算什么。
徐家儿媳妇是东北那边的,独生女,不能回家陪父母过年,一寻思,得,那就把父母带上吧。
因此今年老徐家的亲家也来了村里,但这里温度虽然不如东北低,该冷还是冷,湿冷湿冷的。
薛皎这些“南方土著”习惯了还好,人家东北来的大爷大妈说,感觉衣裳都潮呼呼的,咋都不舒服。
晚上睡觉尤其睡不惯,他们睡了几十年的土炕,床也不是不好,但很多时候习惯了的才是最好的。
原本老两口也没打算兴师动众,也就过年这几天,忍一忍也就过去了,在亲家屋里还整个土炕,大过年的闲不闲啊。
还真闲得慌,他们不想麻烦,架不住闲的没事的年轻人想折腾。
徐家的儿子还有他兄弟,以及村里玩得好的年轻人们一合计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来盘个土炕吧。
地方是有的,村里大部分人家盖新房,会把老房子给扒了,在原址上盖。
但也有没扒的,比如徐家,徐姓是村里大姓,祖上算是同一枝,互相帮扶着,早些年比其他家发展得好,房子也盖得早。
徐家的老房子,其实也不太老,十几年前盖的平房,因此几年前盖新房时,老房子没舍得扒,在旁边用了兄弟的宅基地,老房挨着新房,留下了,平日当个杂物房,放些东西,屋顶还能晒晒稻米什么的。
如今要修土炕,当然是修在老房子里头,想怎么改怎么改,方便。
这些是奶奶跟薛皎说的,她见孙女感兴趣,有什么说什么,徐家的八卦都能说一两个小时不带停。
薛珍在一旁补充:“妈妈,就是徐浩然要往厕所里扔鞭炮。”
薛皎:……
倒霉孩子,幸好有她大堂哥的前车之鉴在,被薛文彦给拦住了。
砌土炕薛皎是感兴趣的,这个应该比看杀猪有意思,果然,村里活动就是多,而且新鲜,城里根本看不到。
自我反思了一番,觉得没有浪费时间,卷子也写了不少,于是薛皎坦然地跟着姐姐去看南方人盘火炕。
到了徐家,门口和院子里又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,果然,过年人多且闲,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看热闹的人。
这跟杀猪场又不一样,那边地方大,村里人都去了也站得下,这是别个家里,农村院子和房子再大,也塞不了这么多人。
因此大部分人都在外头,只有关系好的能进去看。
薛皎对徐家不熟,听她奶口音,两家关系也一般般,料想是不能进去了。
在外面什么都看不到,待着纯属浪费时间,薛皎意兴阑珊,准备叫姐姐一起回去。
“走,我们进去。”
不等她开口,冯飒已经拉着她进了院子,两个薛皎不认识的人,还冲她们点了下头,就这么放她们进屋了。
薛皎:?
她进屋之后看到周循,才后知后觉想起来,今天上午好像是没怎么看到姐夫。
周循一手拿本子一手拿笔,身边站着两个人,一个穿着罩衣的年轻人,还有一个高大的中老年男人,两人侧耳听周循讲话,年轻人一脸懵,年纪大的男人倒是一边听一边点头,薛皎隐约听见“集烟洞”“烟道”什么的。
薛皎惊了,压低声音:“姐,姐夫还懂盘火炕呢?”
虽然姐夫是干建筑设计的,但那不是设计房子和楼吗?
冯飒:“我也不太懂,周循说他是理论派,那个赵大叔……”
她示意薛皎,就是周循旁边的花白头发大叔,“赵大叔是实干派,以前跟人盘过一回炕,也看过几回,他们打算理论与实践结合。”
薛皎:难怪她能跟着混进来,就近看热闹,全靠姐夫专业技能给力。
外面院子里传来呼和声,薛皎从窗子往外看了一眼,几个年轻人抬着几袋水泥,小推车推着砖块儿、沙子进来了。
抬的抬搬的搬,竟然还有人举着手机录像。
“他们这是干嘛?”薛皎侧了侧身子,小声问姐姐。
冯飒说:“他们拍视频,准备发短视频平台上。”
薛皎明白了,朋友圈里的观众有点儿少,而且自媒体行业兴起,很多人都想借着网络火一把,难怪快过年了想起来盘火炕,她还想着,炕盘好了能睡人了,估摸着东北的大爷大妈也走了。
原来盘火炕不是主要目的,拍摄盘火炕的视频才是。
年轻人行动力强,他们人多,分出人来收拾准备盘炕的里屋,得把空间留出来。
剩下的人在外头准备材料,薛皎跟在姐姐姐夫身后到处跑。
卸砖块纯属力气活,两个年轻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干着,还有两个人准备和水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