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89章(1 / 2)

邓绥顶着满朝同僚射来的目光,忽然有些心慌。

【据史料记载,邓绥对天文和数学有浓厚的兴趣,上台之后,她积极推动科学发展,反对迷信,宣称鬼神难于征信,罢黜了无数陈滥巫祠,试图将民众的思想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。】

【永初四年始,东汉连续六年发生蝗灾,邓绥为解决自然灾害,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科技人才,为此还专门在察举制中设立了一门名为道术的科目。

道术并不是道教法术,而是包括天文、历数、医方、遁甲等方技数术,相比于传统的举孝廉更加实用。

邓绥听闻张衡擅术学,派出公车请他入京。

在被女君看中的这一年,张衡三十四岁了,正是而立之年,他前半生干的都是文字工作,因诗赋文采出名,半途转行却直接当上了太史令,相当于国家气象局局长兼天文台台长的高位。

大臣们对张衡非常不信任,太史令这个职位一般为家传,张衡半路冒出来,没有经验不说,天文才能似乎也不见得有多好。

然而张衡初掌太史令,就向朝廷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。】

看见天幕里,邓绥下令废除民间祭祀鬼神用的祠堂,墨子眉头皱得几乎能夹死一只蚊子。

墨家信奉天鬼。

门人坚信天地间有鬼神的存在,并认为祂们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,能够奖赏贤能,惩罚恶行。天幕的出现使墨家的信仰更加坚定。

这位邓太后如此冒犯天神,天女却不为她的行径感到生气,语气听上去反而还有点欣赏的样子?

这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不理解:“师父,天女她怎么”

“噤言。”墨子沉声道。

他闭上眼,两手交握抵在额前,向着天际行了一礼。

“上苍之心,有容乃大,不会因凡人不敬而生恼,这恰恰证明了它的胸襟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禽滑厘肃然起敬,这就是天人的格局吗!

白起低头,仔细地雕刻木雕,一个人影渐渐在他指间成型。

一阵轻风吹过,拂走木屑。

雕像脸上的一双笑眼,仿佛画龙点睛之笔,使整个人像活了过来,从无喜无悲的神,变成了温暖的人。

一些皇帝们有着与墨子同样的困惑。

天女什么意思,难道不该信神吗?这位东汉女君难道不是拆毁了寺祠,惹恼了神明,才会在位期间不断发生灾祸。

女音继续道:【华夏天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,汉代以前,对于地球形状的认知有两种观点。

一种叫盖地说,支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,地面是平的,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球形天穹笼罩,浑天说一派的学者则认为地球并非孤零零地悬在空中,而是浮在水上。

两派学者争论不休,说也说服不了谁。

直到张衡横空出生,提出浑天说,他认为天像蛋壳,地如蛋黄,天地乘水而立,载水而行。并改进了一样仪器来佐证他的观点。】

视频中出现了一样奇特的仪器,中间的器物是个大圆球,旁边有一圈绕球运动的圆环,上面刻着二十八星宿。

【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,浑天仪。

张衡改进的浑天仪通过精细的机械结构模拟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轨迹,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天文仪器,比欧洲同类仪器早了约一千八百年。它的结构直接体现了浑天说的宇宙观念,即天体是一个球体,地球在其中漂浮。

接着,张衡又通过观测天地运动,在浑天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月食成因的看法:

“当日之冲,光常不合者,蔽于地也,是谓虚。在星星微,月过则食。”

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,太阳光照到月亮上才产生光月。月亮之所以出现有亏缺的部分,是因为这一部分照不到日光。所以,当月和日正相对时,就出现满月。当月向日靠近时,月亮亏缺就越来越大,终至完全不见。

科技不断发展,令后来的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不再陌生,但对于未曾了解过科学的古代而言,人们看见日食和月食,常常会认为天现异像是因为天子失德,或者朝中出现了奸臣。为了平息议论,有贤德的天子往往会下罪己诏,底线更低一点的,就让自家宰相来背这个黑锅。

其实,日食与月食现象跟天子们有没有治理好国家完全无关,它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现象。同理,大部分其余天灾也是一样。

邓绥临朝期间,国家天灾频繁,民多饥困,当时有人认为灾害太多的原因是阴气过盛,归罪于女君专政。

实际上,这些灾害的发生是陨石撞击地球所致。

张衡的月食理论不仅揭示了月食的真相,还进一步证明了宇宙中的行星都在围绕着太阳运转,他的发现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,推动了人们对天文学和宇宙现象的理性认识。】

西汉,落下闳目不转睛的望着天幕上的仪器,喃喃道:“用漏壶滴出的水发动齿轮,带动浑象饶轴旋转,使浑象的转动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