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吉尔下马车后,环顾着酒楼:“三郎,这是哪?”
康熙:“这是我在前门大街里置办的一处酒楼,虽说是酒楼,但这里的烤鸭味道乃是一绝。”
过了紫禁城外,那便是皇城,是住着皇宫贵族的地方。而皇城外是内城,住的是八旗的官兵以及家眷,内城外便是外城了,就是希吉尔现在的这个地方,而住的一般都是平民百姓。
也是出了内城才有这般车水马龙,人声鼎沸的景象。
连康熙都称呼得一绝,那味道自然是不错。希吉尔尝到烤鸭后,又起了挖人的心思。
希吉尔专注地看向康熙,直到康熙发话,让希吉尔想说什么说什么,她这才说出口:“三郎,我可以把做烤
鸭的厨师给带回家吗?”
这个家是什么?康熙也清楚。不单单是将宫外的人带回皇宫内很麻烦,况且,这个厨师放在宫外,可是给康熙捞金来着,要是他不在酒楼,那酒楼的生意就会差上许多。
但是宣嫔少有向朕请求,罢了罢了,康熙:“不可以,但我允许你将厨师的徒弟给带回家,他应当也出师了。”康熙记得厨子之前跟他说过,他徒弟的手艺已经不逊色于他。
希吉尔自觉挽住康熙的胳膊:“谢谢三郎。”
宣嫔果真是见了美食就眼馋,都是为了这点吃的向朕请求,康熙是嫌弃的想,但是却很自然的接受希吉尔的亲近。
在酒楼里没有什么熟套的卖身葬父,纨绔子弟闹事的事情。什么酒楼有什么背景,在这皇城底下都知道哪里是可以闹事的,哪是里不可以闹事的。
康熙主动提起来:“听说你哥到了京城,倘若你想看的话,那我便与你一起去。”
二哥,希吉尔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二哥了,她自然是想见的:“我想要去,谢谢三郎。”
条件
康熙对于这个主动离开蒙古来京城进行科举的人还是有关注的,三拐两拐就到了希吉尔二哥所住的地方。
原来是因为距离酒楼本就不远,所以康熙才带希吉尔过来。
“扣扣扣。”康熙敲响门上的铺首,二哥的府上没有门房,但是还是买了几个伺候二哥的人,此时便是下人来开门。
下人不认识康熙,在他的印象中,主家就没有相识的人过来拜访。
康熙:“你去跟你主家说,黄三郎前来拜访即可。”
希吉尔二哥出来开门的时候,见到是预想中的人,还是有些慌张。黄三郎,据他所知,皇上便是排行行三,再加上那个黄姓。看见康熙果然验证了他的想法,他连忙将康熙和希吉尔引入府中。
康熙:“班察,是我。”
是的,名字就是这么随意,和他生下来的两个儿子,一个叫做班第,一个叫做班察。
班察认出了康熙,一国之君谁能不认识。但是班察从康熙对自己的自称很快意识到康熙应该是微服出访:“黄老爷,您怎么来了?”一边询问着,一边将康熙引向大厅。
直到大厅禀退左右后,班察:“参见皇上,请赎我无礼。”
康熙命他起身:“无妨,我此行乃是微服出巡,把我当做一平民百姓就好。”
康熙是这么说的,可是谁敢将他当做平民百姓啊。
从班察的言行举止上,康熙对他起了兴趣,再加上班察的年龄,康熙马上起了提问的心思。
两人你问我答,相谈甚欢。
专门给了班察一个科举的机会,倒是为我大清挖掘了一个好人才,虽然不知道班察为什么不留在蒙古,但是,只要班察不做危害大清的事情,康熙也不予探寻他的私事。
康熙拍了拍班察的肩膀,表示自己的亲近:“好小子,学问不错。”
希吉尔不由得想笑,康熙和班察年龄相仿,但是从表现上看康熙却比班察年长许多。
而且显然康熙也是放在一个年长者的姿态来指教二哥。
但希吉尔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二哥欣喜,在没有做官之前,就在帝王面前留下印象,对于想要科举的班察来说,百利而无一害。
在与班察交流完之后,康熙便借口出去给希吉尔和班察留下交谈的空间。
希吉尔不免为康熙的细心而感动,但完全不会动心。
希吉尔明白康熙,对于他的每一个妃嫔,仿佛都是处处用心,却也不会偏向谁。不是偏爱的话,那这爱就很难说了。康熙放在现代来讲,那就是中央空调般的存在。
希吉尔仰视着二哥,她唯一的苦恼那就是身高不够高,分明都是出生于蒙古,身边的姑娘也个个都是大高个,就只有希吉尔还秉承着前世的身高。而二哥的身高更是蒙古中的佼佼者。
两人许久未见,却也不见生疏。只是因为身份的缘故,班察也不能和希吉尔像在蒙古一般的勾肩搭背。
希吉尔和二哥谈话是完全忘记了在门外的康熙,好在班察还记得康熙,及时制止两人继续的交谈。
班察:“妹,应该回去了。”这不是班察想要将希吉尔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