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终于晏定下来。
“多谢嬷嬷。”
谢峥回府之时已是过了申时,水榭之上钟嬷嬷正指挥丫头小厮布置陈设桌椅。
从场地布置,宴席流程和厨房呈上的宴席备菜来看,足见其敷衍。
这几日府中之人都觉得老夫人免了请晏,令开了小厨房,是对新夫人的看重和关切。
谢峥知道,实则不然。
不让秦知宜请晏对曾祖母而言没什么实际损失,另设小厨房也并不额外花费多少,他和曾祖母相处多年,对老夫人秉性十分了解。
从生辰宴就能看出来,老夫人主要还是想把面子做足,实则心里对这个孙媳也只是平平。
就跟对自己一样。
她和谢峥回房正好顺路,就跟他结伴一同回去。
看谢峥手上还拿着谢晏的信,知宜有些好奇,对着谢峥问道:“你父亲素日家书里都写些什么?”
谢峥很大方的把信交给了知宜来看。
信纸上只有短短三行字,知宜一打眼的功夫就读到了最后。
谢晏的家书……怎么说呢?跟她过年过节群发的短信模式差不多,甚至还要更加敷衍。
知宜想起老夫人说过,谢晏每个月的这个时间点都会往家中寄信,既然他人在京中忙碌,自然不会每月的这个时候都有空写信。
知宜甚至怀疑,谢晏是年知统一写好了十几封信,按时按月给家中寄过来。
这样的问候短信她收了之后,一般都会面临着一键删除的结局……知宜当即就释然了。
从前未出嫁时,母亲总耳提面命,日后一定要把管家的权力拿到手里,不能落于人后。她一向勤快,管家理账都是一把好手,结果干得越多事情越多,现在连小叔子房里的事情都要去管。
而秦知宜体弱多病,什么都干不成,也不一味追求掌权之事,反而落得清闲,如今看来倒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她和知宜本来就不算熟悉,且又不是人家嫡亲的大嫂,说多了难免招人厌烦。
王姒开始发愁老夫人交代的事情该怎么办,等到下午取了账本看账时候才想起,知宜似乎很喜欢看书,上次过去正院时看她手里一直拿着书看,便让巧珍找了几本夫妻相处之道的书,给她打包送了过去。
巧珍带着一脸外交式宜笑将书册交给了知宜:“老夫人让我们夫人叮嘱二夫人几句,我们夫人说,她想说的话都在这书里了。”
这年头,府里人说话都跟打哑谜似的,个顶个的隐晦。
知宜有些疑惑,但还是点头接过了巧珍带来的书册。
前面几本是中规中矩的《女则》《女训》等教材,中间两册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书生写的文章,分别是《女子以柔为美》和《女子当以夫为天》。
知宜看到封面这几个字就生理性头疼,飞速将书本压在最底下。
而这其中最后一本竟然是部春宫,知宜只打开翻了两页,脸颊就开始发烫。
这姿势,这难度,这场景……只能说,古人开放的时候是真放的开。
虽然谢晏马上就要回京了,但谢峥经常过来用膳,万一让他看到……自己也不用做人了。